最新刊期

  • 姚广平,文超,刘佳澎,苏子生

    DOI:10.37188/CJL.20230196
    摘要:利用一维太阳能电池仿真软件SCAPS对全无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缺陷对器件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ITO/SnO2/CsPbI3/CuI/Au电池中,CuI/CsPbI3界面和CsPbI3光活性层缺陷密度对器件的性能具有较大影响。随着缺陷密度增大,器件的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填充因子和光电转化效率均减小,尤其是当缺陷密度大于1015 cm-3后,器件性能显著下降。相反地,CsPbI3/SnO2界面缺陷对器件性能无显著影响。通过优化器件的缺陷密度、光活性层的厚度和受主掺杂浓度,全无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可以达到20%以上。  
    关键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全无机;缺陷;仿真   
    0
    |
    0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39044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29
  • 刘子江,苗润泽,任卫杰,张宇飞,宋凯,孟帅,张瑞,李坤,秦振兴

    DOI:10.37188/CJL.20230199
    摘要:通过元素掺杂对调节碳点多色发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碳点的可调荧光发射在固态下难以实现,这是因为会发生严重的聚集诱导猝灭(AIQ)现象以及存在制备工艺繁琐等问题。本文报道了一种以间苯三酚为碳源,硼酸为硼元素掺杂剂,尿素为氮元素掺杂剂,采用固相法,微波一步直接制备得到氮硼共掺杂的固态荧光碳点。随着氮和硼元素含量的变化,所得固态碳点的发光颜色经历黄色、绿色到蓝色的变化。表征分析发现氮和硼元素的掺杂在碳点表面形成了不同的结构和表面官能团,随着氮和硼元素掺杂含量的提高,其中石墨氮、N-C以及B-O/B-N 基团的协同作用导致了碳点发光颜色的蓝移,且荧光发光效率增强。此外,鉴于这些固体碳点材料呈现出优异的多色发光性能,选择发光性能最佳的黄色、绿色和蓝色固态荧光碳点,作为固态荧光粉末制备得到了白光发光二极管(WLED)器件。这些器件均具有优良的色度指标,暖白光区发光和个别器件节能高效的工作特性表明这些发光材料在照明领域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关键词:固态碳点;氮硼共掺杂;发光调控;发光二极管   
    13
    |
    0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33093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27
  • 张培,柴鑫毅,李少君,任林娇,郑一博,秦自瑞,张吉涛,张庆芳,姜利英

    DOI:10.37188/CJL.20230173
    摘要:通过溶剂热反应法制备了N和O含量不同的碳量子点(CQDs)溶液,利用“点击”化学反应将CQDs与非计量硫醇-烯(OSTE)聚合物交联固化,形成CQDs/OSTE复合材料。固化后,O-CQDs的荧光量子产率从液态下的2.6%提高到16.5%,增大倍数约为6倍;N,O-CQDs的荧光量子产率从液态下的4.5%提高到17.6%,增大倍数约为4倍。通过微结构和光学特性的分析,我们认为交联固化后与氧相关非辐射复合中心的减少、非辐射跃迁过程的抑制以及N和S的协同效应是提高CQDs材料发光效率的主要原因。本文的研究成果有望为CQDs的固态转化、表面功能化以及荧光增强提供一种有效、便捷的方法,以促进CQDs在发光二极管、激光器和发光太阳能聚光器等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碳量子点;非计量硫醇-烯聚合物;交联增强荧光;表面态;与氧相关的发光中心   
    65
    |
    12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176297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8
  • 丁镠,康守旺,王羽,邓志峰,赵中国

    DOI:10.37188/CJL.20230177
    摘要:由于聚集诱导猝灭效应(ACQ)的存在极大地限制了碳点(CDs)在固态领域的应用,因此本文采用环保、低成本的一步溶剂热法制备了一类氮/硫掺杂具有高荧光量子产率(PLQY)和AIE效应的新型CDs(G-CDs),并对其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了分析和表征。G-CDs在溶液中表现出蓝色发射(λ=400 nm),而在聚集状态或粉末态下则表现为绿色发射(λ=500 nm),并测得粉末的PLQY为48.6%。随着水的浓度增加,G-CDs发生聚集荧光发射红移,证实了CDs的AIE特性。基于此独特的双发射特点和AIE效应,G-CDs在信息加密、油墨印刷和发光照明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碳点;聚集诱导猝灭(ACQ);聚集诱导发射(AIE);防伪应用   
    7
    |
    0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194517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9-18
  • 翟月利,徐坚

    DOI:10.37188/CJL.20230166
    摘要:伴随大功率LED和激光照明技术的快速进步,相关的材料学研究也越来越多涉及到封装技术、光学设计、模块化、光热一体化等内容。在此背景下,研究者在专注于优化荧光材料性能的基础上,需要越来越多地涉及基于光度学参数的材料设计。因此,系统掌握相关光度学参数的定义和表征原理,可对新型荧光材料的设计和开发起到促进作用。本文旨在向荧光材料领域简明扼要地介绍包括“光强”、“光出射度”、“光亮度”、“光照度”等参数在内的光度学基础知识,并结合实际的研究案例,阐述上述参数的测试方法和原理。最后展望以各光度学参数为导向的研究策略,为相关荧光材料的研究提供思路。  
    关键词:荧光材料;固态照明;光度学;激光照明   
    30
    |
    16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113173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31
  • 李敏,孙晓园,范小暄,刘椿淼,娄文静,田宛鹭,李昊翔,骆永石

    DOI:10.37188/CJL.20230147
    摘要: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颜色可调的Sr6Lu2-2xAl4O15:xTb3+荧光粉,并研究了其晶体结构、发光特性和浓度猝灭机理。研究了Tb3+浓度对样品发光性质的影响。在紫外光激发下,当x = 0.01时,Tb3+5D3-7F6跃迁强度最强,峰值位于381 nm;当x = 0.15时,Tb3+5D4-7F5跃迁强度最强,峰值位于545 nm。随着Tb3+掺杂浓度的升高,样品的发光颜色从蓝光变为黄绿光。分析了Sr6Lu2-2xAl4O15:xTb3+荧光粉的浓度猝灭机理。测量了荧光粉的荧光寿命,热稳定性,量子效率。结果表明,Sr6Lu2-2xAl4O15: xTb3+是一种新型的发光颜色可调的荧光粉。  
    关键词:荧光粉;光致发光;颜色可调;Tb3+掺杂   
    20
    |
    7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113125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31
  • 王延靖,佟存柱,栾晓倩,蒋宁,佟海霞,汪丽杰,田思聪,孟博

    DOI:10.37188/CJL.20230170
    摘要:我们展示了高速直接调制850 nm氧化物限制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的结果(VCSEL)。优化设计应变InGaAs/AlGaAs量子阱以实现高微分增益,通过表面刻蚀来调节光子寿命实现响应平坦化。研制的氧化物孔径约7 µm的VCSEL,具有平坦的频率响应,3 dB调制带宽为24 GHz,相对噪声强度值-155 dB/Hz,未采用任何预加重和均衡技术情况下PAM4调制数据传输速率达80 Gb/s。  
    关键词: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高速;PAM4调制   
    33
    |
    5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103979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29
  • 段雨晗,蒋大勇,赵曼

    DOI:10.37188/CJL.20230169
    摘要:ZnO宽禁带半导体紫外光电探测器具有稳定性高、成本低等诸多优势,在国防、医疗、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射频磁控技术在SiO2衬底上制备了ZnO薄膜,在此基础上获得了具有高增益的金属-半导体-金属(MSM)结构的ZnO紫外光电探测器。10 V偏压下,探测器的响应度和外量子效率分别为4.90 A/W和1668%,这是由于光照情况下,半导体与金属界面处的空穴俘获产生高增益所导致的。此外,进一步研究了增益效应、外加偏压和耗尽层宽度对ZnO紫外光电探测器响应度的调控规律与影响机制,为高性能紫外光电探测器的研制与性能调控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ZnO;紫外光电探测器;响应度;增益效应;耗尽层   
    73
    |
    3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81371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21
  • 万垂铭,曾照明,肖国伟,蓝义安,谢子敬,王洪

    DOI:10.37188/CJL.20230156
    摘要:深紫外LED可通过物理方式破坏病毒和细菌的结构,从而达到高效消毒的效果。相比于工艺成熟的蓝光LED,如何提高深紫外LED的封装可靠性和出光率仍是关键问题。本文采用基底预热方式微固化封装胶,结合阵列点胶方式将石英玻璃固定在镀铜围坝,制备了半无机封装的深紫外LED。该器件的输出波长为275 nm,半峰宽约为11 nm。对比传统类透明材料封装的器件,石英封装的深紫外LED有更高的出光率。在真空红墨水和氦气漏率实验,采用本文提出的半无机封装技术的深紫外LED器件表现出高密封性。此外,在加速老化测试中,此封装器件的光衰速率在20%以内。实验结果表明,对比有机封装的深紫外LED器件,在基底预热条件下,采用阵列点胶固定石英玻璃是现阶段提高深紫外LED可靠性的一种封装方法。  
    关键词:深紫外LED;可靠性;出光率;基底预热;阵列点胶   
    23
    |
    3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77328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17
  • 相国涛,丁永希,张羽,刘涛,傅颖莘,吴洪秀,姚璐,常瑛

    DOI:10.37188/CJL.20230172
    摘要:光热治疗亟需一种准确、高效、分辨率高且适用于深层生物组织的测温手段以辅助其治疗过程。本文以高温固相法合成了BaY2O4: Nd3+材料,并基于Nd3+4F3/2的Stark劈裂能级实现了较为精准的光学测温。数据表明,其测温的绝对灵敏度、相对灵敏度及分辨率的最佳值可分别达到0.09% K-1、0.69% K-1和0.05 K,优于大多数同类型温度计的相应数值。与此同时,因该光学温度计的激发和发射波长均位于生物窗口之内,使其在生物组织中的穿透深度可达到8 mm。另外,该材料还具有一定的光热转换能力。以上结果表明, Nd3+单掺的BaY2O4在深层组织的光热治疗方面具备一定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稀土离子;光热治疗;光学测温;光热转换;BaY2O4: Nd3+   
    32
    |
    6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6744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09
  • 张文睿,贺璐璐,王兆武,姬海鹏

    DOI:10.37188/CJL.20230107
    摘要:Mn4+激活荧光粉实现强零声子线(Zero Phonon Line, ZPL)发光,将会使其发射光谱中短波红光增强、荧光寿命缩短。本文对Mn4+激活氟化物红光荧光粉中具有强ZPL发光特征的27种荧光粉的组成、制备、晶体结构与荧光性质进行综述。发现了一些规律:(1)这28种荧光粉可以根据Mn4+与被取代离子是否为等价取代及被取代离子在基质中是否形成六配位分为四类;(2)[MnF6]配位八面体畸变是Mn4+实现强ZPL发光的必要条件;(3)大部分Mn4+激活强ZPL氟化物荧光粉中Mn4+掺杂为对3+离子的不等价取代;在等价取代且被取代离子为六配位时,获得强ZPL发射的空间群主要为P321和P-3m1等三方晶系空间群。(4)Mn4+在绝大多数强ZPL发射氟化物荧光粉中ZPL都弱于ν6声子伴峰,仅在Na2TiF6:Mn4+等5种荧光粉中ZPL强于ν6峰;(5)其ZPL波长都在617 nm~628 nm之间,多数为620 nm;(6)ZPL与Stokes ν6的强度比不仅与荧光粉的化学组成有关;对于同一化学组成的荧光粉,该比值也随制备方法的改变而变化。  
    关键词:Mn4+;红光荧光粉;零声子线;氟化物   
    95
    |
    4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6741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09
  • 包文雪,彭辉,邹炳锁

    DOI:10.37188/CJL.20230149
    摘要:零维(0D)有机-无机杂化金属卤化物作为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由于其优异的发光特性,在照明、显示和X射线闪烁体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0D有机-无机杂化金属卤化物中,金属卤化物多面体阴离子被有机阳离子包围并完全孤立,形成独特的“主-客体”结构。因此,0D有机-无机杂化金属卤化物通常表现出单个金属卤化物多面体的固有特性。然而,0D有机-无机杂化金属卤化物作为一种新兴的发光材料,除了包含显著的空间限域特征,其还有可调的微观相互作用,因此不同的成分对它们的发光物理机制具有显著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0D有机-无机杂化金属卤化物的溶液合成方法、晶体结构特征和发光物理机制,然后详细分析了0D有机-无机杂化金属卤化物发光物理机制的调控以及光电方面的应用。最后,对0D 有机-无机杂化金属卤化物的未来应用和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0D金属卤化物;有机-无机杂化;高效宽带发光;光物理性质;光电应用   
    28
    |
    1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6737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09
  • 白海斌,陈昕,沙雪竹,高端,张映辉,张翔清,陈宝玖

    DOI:10.37188/CJL.20230165
    摘要: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不同Tb3+掺杂浓度的NaGd(MoO4 2:Tb3+荧光粉,XRD结果证实所制得样品为纯相。利用荧光光谱测量对该荧光粉的发光浓度猝灭进行了分析,证明荧光浓度猝灭是由Tb3+离子间的交换相互作用所导致,并符合浓度猝灭的Ozawa模型。采用Auzel提出的自产生猝灭模型对Tb3+5D4能级荧光动力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荧光寿命对浓度的依赖关系。研究了Tb3+5D4能级的发光强度和荧光寿命对样品温度的依赖关系,提出了利用荧光寿命进行温度传感的方法,并对温度传感的绝对和相对灵敏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温固相法;浓度猝灭;荧光衰减;热猝灭;温度传感   
    22
    |
    7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6317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09
  • 超高分辨LED显示 增强出版

    王丁可,胡海龙,郭太良,李福山

    DOI:10.37188/CJL.20230136
    摘要:分辨率是评估一个显示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不仅限于消费电子产品领域中厂商的竞争需求,科研、工业和医学等领域的发展也迫切需要更高分辨率的显示设备以显示精度更高的图像。除此之外,虚拟和增强现实技术使超高分辨率显示器能提供更丰富的人机交互体验。超高分辨率显示技术也逐渐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本文介绍了基于发光二极管的各类新型显示技术中实现高分辨率显示的技术手段和实现方案,总结了每种方案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并指出了各项技术现阶段面临的主要挑战。一直以来,我们团队长期致力于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显示的电致发光图案化和高分辨率显示研究,本文也介绍了我们团队近期取得的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超高分辨率显示;微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量子点发光二极管   
    23
    |
    9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24521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26
  • 马道远,刘云正,夏李斌

    DOI:10.37188/CJL.20230098
    摘要:近年来,白光LED因其节能、环保、长寿命等优点已成为市场主流照明。高性能红色荧光粉是改善白光LED显色性的重要材料。Mn4+激活氟氧化物红色荧光粉,兼具了氟化物的良好发光性能和氧化物的高稳定性,当前已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多种以Mn4+为激活剂的氟氧化物红色荧光粉,从晶体场理论以及热猝灭机理的角度出发,分类详述了各荧光粉晶体结构对发光性能的影响关系,以期为改善Mn4+激活氟氧化物荧光粉发光性能提供理论指导。最后总结了Mn4+激活氟氧化物红色荧光粉的优缺点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发光材料;Mn4+;氟氧化物;红色荧光粉;白光LED   
    52
    |
    12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10826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24
  • 陈道远,崔俊杰,许贝贝,满涛,张多多,涂佑宇,刘小峰,邱建荣

    DOI:10.37188/CJL.20230140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电子等的发展,传统的稀土离子掺杂单芯单模光纤放大器承载的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容量已经逐渐接近香农极限,需要发展新型材料体系,以拓宽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容量。相比于稀土离子,量子点具有较宽的发光带宽、可调波长的发光特性,且量子点的发光性质可以通过多种化学手段调控,在量子点光放大器上显示出了宽带光放大特性,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将化学合成的PbS/CdS核壳量子点与低损耗聚合物集成,获得量子点掺杂光纤放大器,实现近红外通信波段可调波长、宽带光放大特性。文章研究并揭示了影响固化后的聚合物纤芯连续性的因素和影响机制,提出了降低固化胶前驱体液面附加压力、固化收缩力、聚合物前驱体与光纤内壁的摩擦力,并提高抽真空产生的牵引力以获得连续光纤,在此基础上获得了基于热固化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和光固化NOA61、NOA85固化胶的纤芯连续光纤,量子点光纤在1530-1630nm获得了增益带宽达到100nm以上的开关增益,最高增益达到6.5dB。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促进量子点光纤器件和宽带光通信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量子点;聚合物光纤;宽带光纤放大器   
    35
    |
    14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10823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24
  • 刘腾霄

    DOI:10.37188/CJL.20230139
    摘要:采用Suzuki耦合反应将两个喹啉受体连接在一起成为电子受体(acceptor),通过连接给电子能力不同的给体基团(donor),合成出三个新型的线性二聚体发光材料:BtCzPPQ、DCPPQ和PZPPQ。三个材料均具有良好的刚性、热稳定性(Tg > 220 ℃),以及较高的光致发光量子产率(70%以上)。通过对材料轨道分布、热稳定性、光物理性质的表征,分析分子的刚性、线性长度和给受体基团等结构因素对材料电致发光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双喹啉结构;刚性;电子给体;电致发光   
    89
    |
    4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27352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03
  • 郭春辉,孙雪娇,郭凯,张晓娜,王兵,魏同波,王申,苏晋荣,闫建昌,刘乃鑫

    DOI:10.37188/CJL.20230099
    摘要:紫外光通信在激光雷达、战术通信、航空航天内部安全通讯和片上集成通信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前景。传统的紫外光通信LED光源的调制带宽窄、输出光功率低和制造工艺复杂等缺点限制了它在长距离、高速率通信和片上集成通信领域的广泛应用。实验表明增加单个器件发光面积可提升光输出功率,但增加的器件电容对带宽提升是不利的,因此紫外光通信LED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是提升并优化带宽的同时增加器件的光功率密度。UVC Micro-LED器件有着光提取效率高、时间常数小、载流子寿命短、调制速率快及工作电流密度高等出色性能,因此在通讯领域受到科研界和工业界的广泛青睐。本文总结了紫外LED、特别是UVC Micro-LED的相关研究进展,并重点介绍了它们在光通信及其片上集成互联方面的应用。研究发现,对UVC Micro-LED及其阵列制备与性能提升加强研究,是未来提升自由空间和片上互联紫外通信系统性能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  
    关键词:紫外光通信;微尺寸发光二极管;调制速率;片内集成光通信;光提取效率   
    44
    |
    7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78168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4
  • 李如雪,黄明玥,周硼,段春迎

    DOI:10.37188/CJL.20230133
    摘要:为克服测试时环境变化对荧光检测的影响,我们设计合成比率型荧光探针,利用双波长的荧光发射来有效消除背景干扰。本文以邻苯二胺、四硼酸钠和1-甲基-3-烯丙基咪唑溴盐为反应前体,利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基于碳点双发射的荧光探针L-CDs,并实现了对铜离子(Cu2+)的双信号响应。L-CDs表现出荧光双发射现象,当激发波长为380 nm时,呈现出440 nm和570 nm的双发射峰。Cu2+可使探针在440 nm处的荧光发射强度减弱,同时570 nm的荧光发射峰增强。Cu2+浓度在0.04-0.244 mM范围内时,与荧光比率信号(F570/F440)表现出良好的线性相关,检出限(LOD)为0.6 μM。所构建的荧光探针可用于实际水样中Cu2+的检测,回收率为99.4 ~ 101.8%。  
    关键词:碳量子点;荧光探针;铜离子;比率探针   
    45
    |
    2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78165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4
  • 张龙,黄众熙,沈倩,鞠霖杰,吴琼,余昌敏

    DOI:10.37188/CJL.20230128
    摘要:活性酶普遍存在于各种生命活动中,一些疾病与活性酶的异常表达息息相关,精确检测酶的表达水平以及原位成像,为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有力的判断依据。至今,大量的检测技术已经开发出来,其中以分子荧光探针为代表的光学技术具有非侵袭性以及灵敏度高、检测限低、响应时间快和生物相容性好等优势,在检测活性酶上备受青睐。然而在使用分子荧光探针检测时,由于小分子容易在酶活性位点发生扩散,无法定位,导致探针时空分辨率较差。因此,为提高成像检测的时空分辨率、降低背景干扰和假阳性,原位成像的设计理念随之提出,已成为生物光学成像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研究者已报道多种分子荧光探针用于酶的原位成像的设计并取得显著效果,本文将深入介绍用于活性酶检测的分子荧光探针的设计策略及其在原位成像中的研究进展,希望为该领域的研究者们提供一些启发。  
    关键词:原位成像;分子荧光探针;活性酶;研究进展   
    84
    |
    9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76153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