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 刘艳婷,黄飞飞,沈丹阳,华有杰,张军杰,徐时清

    DOI:10.37188/CJL.20230274
    摘要:随着软玻璃光纤的发展和光纤激光器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采用以软玻璃光纤代替石英光纤的方式,得到高功率中红外超连续谱光源。通过广泛阅读国内外关于氟化物玻璃光纤、硫系玻璃光纤和碲酸盐玻璃光纤等软玻璃光纤产生超连续谱的相关文献,综述了近年来利用这三类光纤产生中红外超连续谱光源的研究进展。目前氟化物玻璃光纤在实验中的应用最为广泛,且研发进度较快,获得的中红外超连续谱覆盖范围在2-5μm,最大输出功率可达30W;硫系玻璃光纤产生的中红外超连续谱光源带宽可达10μm以上,但输出功率较低;碲酸盐玻璃光纤由于材料中羟基难以去除,在中红外超连续谱的实验中进展较为缓慢,而氟碲酸盐光纤在近几年发展迅速,可能成为未来中红外超连续谱研究的理想介质。  
    关键词:超连续谱;中红外;软玻璃光纤;非线性光纤   
    2
    |
    0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4795496 false
    发布时间:2023-11-30
  • 吴君,曲松楠

    DOI:10.37188/CJL.20230267
    摘要:碳点(CDs)作为一种新型光热纳米材料引起了肿瘤治疗领域的关注。然而,作为光热剂,碳点在深红(DR)至近红外(NIR)区域的光热转换效率有限。此外,碳点对肿瘤组织的靶向性也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综述介绍了一些增强碳点深红或近红外吸收和光热转换效率的实用策略,包括尺寸调整、元素掺杂、表面修饰、半导体耦合和生物大分子包覆等。基于这些策略可以构建合适的碳点及其复合物,实现对肿瘤的靶向光热治疗。最后,我们希望建立高效的肿瘤识别和光热治疗一体化系统,实现碳点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并为解决肿瘤相关问题和促进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碳点;近红外吸收;光热特性;光热疗法   
    2
    |
    0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4795469 false
    发布时间:2023-11-30
  • 孙静,樊志杰,杜纪宽,董海亮,王华

    DOI:10.37188/CJL.20230261
    摘要:本文以噻吨酮作为受体、3, 6-(二咔唑基)三咔唑作为给体设计合成了一种具有延迟荧光特性的Y型分子(TX-TCz)。模拟计算表明化合物HOMO和LUMO能级完全分离且在苯环上存在较小的重叠,有助于获得小的S1和T1的能级差ΔEST。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化合物发射峰发生明显的红移且由于电荷转移态和局域激发态的共存产生了双峰发射。在纯膜中TX-TCz的发射峰位于513 nm,量子产率为11.5%。基于低温下荧光和磷光发射峰,计算得到化合物的ΔEST为0.03 eV,并且检测到μs级的寿命,说明化合物具有延迟荧光发射。与此同时,化合物展示了良好的热稳定性能和电化学性能,有助于制备高性能OLED器件。其在掺杂浓度为5 wt%的器件中展示了良好的蓝光性能,发射峰位于463 nm,最大外量子效率为1.53%;在非掺杂器件中展示了良好的绿光发射(522 nm),最大外量子效率到1.81%。  
    关键词:OLED;Y型分子;蓝光/绿光;延迟荧光   
    0
    |
    0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4795436 false
    发布时间:2023-11-30
  • 王小伟,孙军,张宏科,毛涛,王晨,何海晓,田密,刘凯鹏,杨丹丹,李江楠

    DOI:10.37188/CJL.20230255
    摘要:设计合成了一种以蒽[2,3-b]苯并呋喃为核心的新型化合物,通过给体咔唑基团修饰得到化合物2-(蒽[2,3-b]苯并呋喃-3-基)-9-苯基-9H-咔唑(ABPCz)。经过掺杂器件研究,ABPCz可以实现蓝光发射,最大电流效率为8.79 cd/A,最大外量子效率为7.8%,CIE(0.17,0.23),峰值光谱448 nm,在476nm处有较强的肩峰,在1000 cd/m2初始亮度下测试器件LT90(亮度衰减到初始亮度的90%)寿命达到153小时。结果表明蒽[2,3-b]苯并呋喃经过咔唑基修饰可以得到高效、长寿命的蓝光器件,这为设计开发高性能蓝光材料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蒽[2,3-b]苯并呋喃;蓝光;荧光材料   
    0
    |
    0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4795406 false
    发布时间:2023-11-30
  • 陈晓钢,赵梦云,蔡俊虎,李恭明,查楠,叶芸,徐胜,郭太良,陈恩果

    DOI:10.37188/CJL.20230264
    摘要:量子点(Quantum dots)由于其具有优异的光电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发光与显示、太阳能电池、光催化等领域,它的发现和合成获得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采用量子点色转换的Micro-LED全彩化显示技术无需巨量转移,有望实现大规模量产,然而,量子点在高强度Micro-LED出光激发下的性能和寿命仍存局限。基于此,本文研究了基于量子点@有序介孔(QDs@SBA-15)复合材料的Micro-LED色转换技术及其特性,有序介孔分子筛载体独特的孔道结构不仅能够有效提升Micro-LED色转换和光提取效率,且致密的有序介孔材料也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量子点的稳定性。首先,通过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DTD)建立了Micro-LED仿真模型,探究量子点粒径和有序介孔材料的孔径对光提取效率的影响;基于仿真结果指导,进一步采用物理共混法制备了QDs@SBA-15复合材料,通过透射光谱、荧光激发光谱、紫外-可见光吸收谱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确定浓度配比;最后,将该复合材料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混合固化成膜,并研究了其光致发光性能。实验结果发现,量子点粒径和介孔材料孔径的匹配度以及量子点和有序介孔材料的比例浓度是影响QDs@SBA-15复合材料发光效率及Micro-LED的色转换性能的关键因素;通过优化,所得复合材料可获得优异的发光性能以及良好的环境稳定性,相比于纯量子点色转换层,复合材料的光提取效率提升了81.73%,复合材料的环境稳定性提升了14.33%,以Micro-LED作为蓝光光源组成的三基色发光器件工作色域达到了104.52%NTSC。本研究为量子点色转换Micro-LED显示技术提供了理论指导,对实现Micro-LED全彩化开辟了新路径。  
    关键词:量子点;有序介孔材料;色转换;Micro-LED   
    2
    |
    0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4795370 false
    发布时间:2023-11-30
  • 崔宇铭,李军军,李伟,孙晶,吴雪松

    DOI:10.37188/CJL.20230253
    摘要:金属离子过量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危及人类健康。因此对相关金属离子进行检测显得尤为重要。发光金属有机框架(LMOFs, Luminescent Metal-Organic Frameworks)因其具备高色纯度、超高孔隙率和可调结构等优势,被视为简单有效且有前途的荧光传感材料。本文以3,5-二(4-咪唑-1-基)吡啶(Bip)为主配体,1,4-萘二甲酸(1,4-ndc)为辅助配体,Ni2+为中心离子,采取溶剂热法合成了一例二维金属有机框架[Ni2(Bip)2(1,4-ndc)2(H2O)6](记为CUST-756,其中CUST是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缩写),并通过合成后修饰法制备了Eu3+@CUST-756复合发光材料。利用XRD、FT-IR和XPS对合成的CUST-756和Eu3+@CUST-756复合材料进行了基础表征。并且,采用荧光光谱对样品进行了发光特性、金属离子传感性能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Eu3+@CUST-756在甲醇溶液中具备优异的发光性能和良好的稳定性,Eu3+的引入使得材料可用于金属阳离子Cr3+,Fe3+检测,Cr3+离子的检出限(LOD,limit of detection)为5.44 μM。Fe3+离子的LOD为7.51 μM,与大多数LMOFs性能相近。  
    关键词:金属有机框架;合成后修饰;荧光检测   
    0
    |
    0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4795341 false
    发布时间:2023-11-30
  • 严维鹏,李斌康,段宝军,宋岩,宋顾周,马继明

    DOI:10.37188/CJL.20230270
    摘要:二维有机-无机钙钛矿材料因具有优良的发光性能被广泛研究,在X/γ/中子射线探测和成像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其闪烁性能甚至超过了商用闪烁体。本文从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原理和二维有机-无机钙钛矿材料的基本发光性质出发,介绍了二维钙钛矿闪烁体相比传统闪烁体的发光优势,综述了其在射线探测领域的最新成果。最后,提出了目前面对的技术挑战和潜在解决方案,对二维有机-无机钙钛矿闪烁体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二维有机-无机钙钛矿;闪烁性能;辐射探测   
    4
    |
    0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4605430 false
    发布时间:2023-11-27
  • 刘永岩,田颖,杨雪莹,蔡恩林,李兵朋,张军杰,徐时清

    DOI:10.37188/CJL.20230258
    摘要:3 μm激光处于分子指纹区,在医疗外科、气体检测、军事应用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Er3+:ZBLAN光纤激光器具有效率高、可集成的优点,是3 μm激光的主要输出方式。本文从铒离子跃迁产生3 μm激光出发,围绕Er3+:ZBLAN光纤激光器,介绍了3 μm激光产生的结构原理及能级系统,总结了实现该波段高功率连续输出和脉冲输出的技术方案和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基于不同材料可饱和吸收体的调Q和锁模激光器的实验研究,并对目前实现3 μm波段高功率输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Er3+:ZBLAN激光器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3 μm激光;掺Er3+光纤;光纤激光器;脉冲激光   
    17
    |
    0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4506863 false
    发布时间:2023-11-23
  • 周博明,覃子晟,王姝欢,杨棕媛,江苇瑶,赵赫然,曹鹏,鲍民杰,程惠宁,季亚楠

    DOI:10.37188/CJL.20230248
    摘要:近红外光(NIR)探测技术在军事、通信和工业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巨大的市场需求带动了NIR光电探测器(PDs)研究的快速发展。具有双光子或多光子泵浦特性的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颗粒(UCNPs)可以将NIR光子转换为可见光子或紫外光子,并被禁带宽度更宽的半导体吸收,进而制备出性能优异的上转换PDs。然而,NIR窄带上转换PDs的实现仍然面临一些困难,例如稀土离子荧光量子效率低,需要高泵浦阈值才能实现可探测的上转换发光。在此,我们利用NaYF4: 4%Er UCNPs与钙钛矿半导体层相结合,实现了1550 nm的窄带上转换PDs。通过使用具有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银纳米棒层(Ag NRs)增强了UCNPs的上转换发光,从而降低了上转换PDs的泵浦阈值。基于Ag NRs/NaYF4: 4%Er UCNPs/MAPbI3 复合结构的PDs的最佳响应度(R)和探测率(D*)分别约为48.5 mA/W和5.7×108 Jones。与纯UNCP/MAPbI3 PDs相比,R和D*均提高了一个数量级。我们成功地构建了一种简单的策略来制造出稳定的近红外窄带PDs。  
    关键词:上转换发光;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局域场调制;窄带近红外光电探测器   
    44
    |
    0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4506829 false
    发布时间:2023-11-23
  • 陈晓丽,陈佩丽,卢思,朱艳青,徐雪青,苏秋成

    DOI:10.37188/CJL.20230243
    摘要:采用氢氟酸(HF)原位注入法制备InP/GaP/ZnS量子点。通过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光致发光光谱、透射电镜、球差校正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测试手段分析HF对InP量子点的发光性能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F刻蚀减少了量子点表面氧化缺陷状态,有效控制InP核表面的氧化,并且原子配体形式的F-钝化了量子点表面的悬挂键,显著提升了量子点的光学性能。HF处理的InP/GaP/ZnS量子点具有最佳的发光性能,PLQY高达96%。此外,用HF处理InP/GaP/ZnS量子点制备的发光二极管,其发光的电流效率为6.63 cd/A,最佳外量子效率(EQE)为3.83%。  
    关键词:HF;InP/GaP/ZnS量子点;光学性能;发光二极管   
    56
    |
    4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4237514 false
    发布时间:2023-11-23
  • 张鑫鑫,宋建宇,雷云龙,沈龙海,张亮亮

    DOI:10.37188/CJL.20230262
    摘要:亚微米尺寸K2SiF6:Mn4+ 荧光粉被认为是Micro-LED显示领域的变革性技术,但是小粒径K2SiF6:Mn4+ 荧光粉的合成技术不成熟,难以实现亚微米尺度下的高效发光。因此,本文报道了一种亚微米级K2SiF6:Mn4+ 荧光粉的沉淀合成新方法。经荧光光谱分析,该荧光粉在450 nm蓝光激发下展现出典型的Mn4+ 红色发光,其内量子效率高达94.9 %。经SEM观察,合成的荧光粉粒径分布在150 ~ 450 nm范围。该荧光粉具备良好的热猝灭性能,在443 K保持初始发光强度的102 %。将绿色荧光粉β-sialon:Eu2+ 和K2SiF6:Mn4+ 混合涂覆在蓝光芯片上制成白光LED,其色域覆盖范围达到133 % NTSC,在驱动电流从10 mA增加到120 mA的情况下,色温波动 ~ 10 %、显色指数波动 ~ 2 %,总体性能保持稳定。本文将为亚微米尺寸K2SiF6:Mn4+ 荧光粉的合成提供新的方法,以促进Micro-LED显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荧光粉;亚微米尺寸;Mirco-LED;合成方法   
    29
    |
    0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4237610 false
    发布时间:2023-11-21
  • 赵见国,索博研,徐儒,王书昶,张惠国,常建华

    DOI:10.37188/CJL.20230252
    摘要:随着人们对照明光源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单一的指标参数已不能完全满足对LED的评价。本文研究了荧光粉配比和激发波长对白光LED的显色指数、光谱功率分布的蓝光危害占比指数、光谱连续度和光效等参数的影响。研究发现,合适的荧光粉种类和配比可以降低荧光粉之间的二次吸收、减少能量损失、光线衰减以及光谱的畸变,实现白光LED品质的提高。此外,不同波长蓝光LED激发荧光粉的优势各不相同,通过组合使用,可提升白光LED的显色指数、光谱连续度,降低光谱功率分布的蓝光危害占比指数。本文采用普通商用450 nm和460 nm的蓝光LED芯片激发优化后的荧光粉,显著提高了白光LED的品质,其显色指数、光谱功率分布的蓝光危害占比指数、光谱连续度和光效分别为97.4、26.3%、93.6%和98.75 lm/W。本研究为高品质白光LED的制备提供了完备的参考依据,有利于推动高品质白光LED的普及。  
    关键词:高品质LED;激发波长;荧光粉配比   
    33
    |
    5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4237580 false
    发布时间:2023-11-21
  • 王帅坤,仲莉,林楠,刘素平,马骁宇

    DOI:10.37188/CJL.20230245
    摘要:本文搭建了基于半导体可饱和吸收镜(SESAM)锁模的全保偏皮秒脉冲光纤激光器,对比分析了以多量子阱和体材料作为可饱和吸收层的SESAM对锁模激光器输出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多量子阱和体材料SESAM均可实现稳定的自启动锁模。随着量子阱周期数的增加,SESAM调制深度增大,激光器输出脉冲宽度变窄,具有更高的输出功率和更大的锁模区间。但量子阱周期数过高的SESAM具有较大非饱和损耗,使得相同泵浦功率下输出功率降低。在相同调制深度下,体材料SESAM的非饱和损耗偏大,降低了输出功率和光光转化效率,但对脉冲的窄化作用更显著。SESAM对输出脉冲的波长和光谱宽度无显著影响,主要受光纤布拉格光栅(FBG)控制。本文对SESAM的设计与选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光纤激光器;半导体可饱和吸收镜;超短脉冲;输出特性   
    7
    |
    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4237547 false
    发布时间:2023-11-21
  • 王伟,杨舒婷,汪雅欣,王宇轩,王茹,于庆南

    DOI:10.37188/CJL.20230249
    摘要:辐射标定因子作为半导体激光器的重要物理参数,在揭示器件性能方面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提出了一种测量辐射标定因子的实验方法,利用这一方法开展了对980nm InGaAs/GaAs量子阱结构的辐射特性研究。该方法通过收集InGaAs/GaAs边发射结构两侧辐射的光致发光(PL)光谱,利用构建的理论公式,获得了该结构在不同注入载流子浓度下的辐射标定因子,均值波动范围约为7.16×1010 ~ 3.36×1011 W-1·eV-1·s-1。最后利用固体模型理论和载流子填充规律对该结果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该结构在不同热平衡状态下的非平衡载流子能带填充水平,以及电子和空穴准费米能级的变化规律。该项研究提出了一种测量辐射标定因子的新方法,在揭示发光材料辐射机制和推动激光器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关键词:InGaAs/GaAs;辐射标定因子;光致发光光谱;能带填充水平   
    6
    |
    0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4066178 false
    发布时间:2023-11-20
  • 许盼英,李天依,黎喆,王小卉

    DOI:10.37188/CJL.20230238
    摘要:实时便捷的pH检测对于环境监测和医学诊断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种比率荧光毛细管pH传感器。该传感器以2. 8-羟基芘-1,3,6-三磺酸三钠盐(8-hydroxy-pyrene-1,3,6-trisulfonate,HPTS)作为pH敏感的荧光探针,利用HPTS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exadecyl 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CTAB)结合形成HPTS-IP离子对,然后将离子对分散于溶胶-凝胶中,并将其固定于毛细管内壁即制得比率荧光毛细管pH传感器。该传感器利用HPTS在双激发带下的发射强度比值实现比率荧光检测,当pH从5.0上升至8.0时,HPTS的荧光强度比率随pH值增加逐渐增强,pKa值为6.95,通过分析HPTS的比率荧光强度变化可间接监测pH波动。该传感器具有较好的pH敏感性、稳定性和可逆性,且可快速、灵活、便捷地进行实际操作,在环境保护和生物医学领域的pH监测分析方面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荧光探针;光学传感器;pH检测;毛细管;比率荧光   
    4
    |
    0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4041242 false
    发布时间:2023-11-17
  • 陈志山,徐朋飞,张绍安,李杨

    DOI:10.37188/CJL.20230237
    摘要:液体活检技术的兴起为黑色素瘤的快速、准确诊断开辟了新的机遇。然而,普通循环肿瘤细胞活检基于上皮黏附蛋白进行阳性富集,但信号标记的有机荧光探针存在量子效率低,导致检测黑色素瘤循环肿瘤细胞时准确率和灵敏度较低。本文以高量子效率的金属卤化物钙钛矿量子点作为信号标记物,以黑色素瘤来源的外泌体作为生物识别分子,构建了一种用于黑色素瘤液体活检的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新策略。与商品化的上皮细胞黏附蛋白富集策略相比,本研究报道的复合探针检测新策略,其检测灵敏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并且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低毒性。实验结果证明了外泌体引导的金属卤化物钙钛矿量子点指示的黑色素瘤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新策略具有理想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黑色素瘤;外泌体;循环肿瘤细胞;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液体活检   
    13
    |
    0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4024442 false
    发布时间:2023-11-16
  • 欧家琦,彭曾一,王俊杰,李丹阳,宋家宁,彭俊彪

    DOI:10.37188/CJL.20230228
    摘要:喷墨打印制备的量子点(Quantum dots, QDs)薄膜形貌对多层发光器件的性能影响显著(如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其中咖啡环与拱状形貌是典型的薄膜均匀性问题,通过液滴调控实现高质量QDs薄膜是发展量子点电致发光显示的关键。研究工作表明,通过溶剂实施的墨水调控被证明是改变沉积薄膜形貌的有效手段。然而,优化出可消除咖啡环或拱状形貌的墨水流变参数往往需要大量耗时的实验,墨水配制筛选效率低。本研究基于薄膜形貌分析结合机器学习方法,试图将溶剂流变参数与喷墨打印QDs薄膜形貌直接联系起来,并以红光QDs为溶质,以烷烃或直链酯类为溶剂,研究发现通常使用的一元溶剂和二元溶剂体系中,所使用溶剂的沸点比表面张力或粘度参数对薄膜沉积形貌的影响更加显著,在二元溶剂中薄膜形貌与沸点较高的溶剂组分密切相关。为得到厚度均匀的平整薄膜,建议一元溶剂墨水体系的溶剂或二元溶剂墨水体系中较高沸点的溶剂的沸点范围为250℃~ 265℃。  
    关键词:量子点墨水;喷墨打印;溶剂;机器学习   
    36
    |
    5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3972477 false
    发布时间:2023-11-14
  • 韩继光,柴英俊,李晓明

    DOI:10.37188/CJL.20230239
    摘要:X射线探测技术在医疗诊断、安防检测和科学研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直接型X射线探测器拥有更高的理论探测效率、空间和能量分辨率,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钙钛矿材料因其X射线衰减系数大、体电阻率高、光学带隙合适以及易大面积制造等优势,成为直接型X射线探测器的理想材料。随着对探测性能的需求的不断提高,合理的器件结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电极工程和能带工程两个方面出发,综述了有关直接型钙钛矿X射线探测器器件结构设计的最新进展。最后,我们对这些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我们希望这篇综述能为研究者们提供参考和启发。  
    关键词:钙钛矿X射线探测器;器件结构;电极工程;能带工程;异质结   
    87
    |
    7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3972359 false
    发布时间:2023-11-14
  • 卢思瑜,李思远,朱琦

    DOI:10.37188/CJL.20230211
    摘要:LaAlO3属于典型的畸变钙钛矿结构,具有较低的声子能量、较宽的带隙和优异的结构稳定性,是一种优良的发光基质。Mn4+和Pb2+的发光性能与其所处的微观配位环境密切相关,可以通过调控晶格环境优化其发光性能。本论文综述了调控Mn4+的零声子线(zero-phonon line,ZPL)发射和Pb2+的发光性能的研究进展,系统探讨了单元共取代对晶体结构和Mn4+、Pb2+的发光性能的影响,详尽分析了激活离子的晶格环境与发光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  
    关键词:LaAlO3;Mn4+;Pb2+;单元共取代   
    22
    |
    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3018216 false
    发布时间:2023-11-14
  • 初光辉,杨国皓,刘天宏,李晋平,常卫杰,范鑫烨,佟存柱

    DOI:10.37188/CJL.20230221
    摘要:超透镜除了可以实现传统透镜的聚焦和成像功能之外,还可通过对超构单元的设计实现对光场偏振、波长和振幅等的多维度操控,由于体积薄、重量轻、成本低、易集成,其在光电子器件领域中开始崭露头角,已经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和重要方向。本文采用时域有限差分算法(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FDTD)设计并优化了基于InGaAs雪崩探测器原位集成的超透镜,同时估算了超透镜的聚焦效率和透射率。仿真结果表明,超透镜将入射光会聚至探测器的光敏区中,透射率达到82.8%,并且在目标焦距150 μm,超透镜半径50 μm时聚焦效率达到 84.89%。为进一步提高透射率,在超透镜表面增加抗反射层(AR Layer),结果表明:300 nm的SiO2层透射率达到最大值86.6%,250 nm的SiN层透射率达到最大值87.6%。透射率比未增加AR层时分别增加了3.8%和4.8%。最后计算得出集成超透镜的探测器的吸收区光场能量比未集成超透镜的探测器吸收区光场能量提升了250.96倍,将极大提升探测器的响应度。本文提出了单片集成超透镜的雪崩探测器设计方案,将雪崩探测器光敏区之外的入射光会聚至光敏区,在不损失带宽前提下提升探测器的量子效率,为高响应度、带宽雪崩探测器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超透镜;探测器;聚焦效率;量子效率   
    32
    |
    8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3961793 false
    发布时间:2023-11-14
0